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深植各族群眾心中。圖為2019年國慶節前夕,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一家人用裕固族傳統手工貼繡作品,祝福偉大祖國繁榮昌盛。

五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面建成,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圖為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醫務工作者為基層群眾提供義診服務。

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深入實施“石榴籽”工程,共繪美好生活“同心圓”,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全省已成功創建省級以上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142個、示范單位384個。圖為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藏族傳統舞蹈——鍋莊。

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持續滿足人民群眾更高質量的文化需求,推出了一批彰顯甘肅特色的優秀文化產品。圖為舞劇《絲路花雨》劇照。

推動文化交流、共謀合作發展。連續舉辦五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為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合作交流、民心相通提供了一個重要平臺。圖為2021年9月,文博會《相約敦煌》文藝演出現場。

守護文化根脈,傳承歷史文明,扎實推進長城、長征、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甘肅段建設。圖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甘肅嘉峪關段。

講好紅色故事,賡續紅色血脈。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工程100余項,推出紅色主題展312個。圖為2021年5月,青少年在甘肅省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陜甘邊區蘇維埃政府舊址開展學習活動。


“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柴生芳
,
定西市臨洮縣委原副書記、縣長。他跑遍臨洮縣323個行政村,行程4萬多公里,鞠躬盡瘁、一心為民。圖為柴生芳生前工作照。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脫貧攻堅楷模”張小娟
,
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扶貧辦原副主任。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奔走在扶貧路上,犧牲時年僅34歲。圖為張小娟生前工作照。

“文物保護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樊錦詩,敦煌研究院原院長、名譽院長。
她擇一事、終一生,將一輩子奉獻給敦煌文物保護研究事業。
圖為樊錦詩工作照。

“時代楷模”武威市古浪縣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41年堅定“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信念,讓漫漫黃沙披上了綠裝。
圖為“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先進群體合影。

“最美奮斗者”任繼周,中國工程院院士、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名譽院長。
他在草業科學領域堅持教學與科研并舉,是我國草業科學奠基人之一。
圖為任繼周工作照。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得者、“全國勞動模范”潘從明,金川集團銅業有限公司貴金屬冶煉分廠提純工序工序長。
他扎根生產一線26年,堅持技術創新。
圖為潘從明工作照。

“中國好人”陳宗新,張掖市甘州區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龍渠烈士陵園守墓人。
他一家四代人忠心守護西路軍無名烈士墓。
圖為陳宗新工作照。

“最美基層民警”“雙百政法英模”李生壽,敦煌市公安局雅丹地貌景區治安派出所所長。
他扎根戈壁大漠,在“魔鬼城”里鑿出派出所,從死亡線上救出二十余條生命。
圖為李生壽工作照。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馬志祥,他帶領張掖市甘州區長安鎮前進村村民艱苦奮斗,將人均收入不足千元的貧困村變為人均收入4萬余元的示范村。
圖為馬志祥工作照。

“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脫亞莉,慶陽市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護士長。
她支援武漢抗疫53天,參與救治新冠肺炎患者278人。
圖為脫亞莉工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