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董兵天(左一)指導徒弟焊接技術。(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中新網蘭州12月10日電 (南如卓瑪)“每一道焊縫,都是一條生命線,焊一道就要合格一道。”從工廠車間到三尺講臺,當了整整34年“鋼鐵裁縫”,52歲的董兵天給學生強調:“焊品”如人品,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焊縫上,終生為焊縫負責。
董兵天是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的智能焊接技術專業教師,也是學校里第一個同時獲得高級技師和副教授雙重身份的老師;2018年,領辦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今年4月,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2022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988年,18歲的董兵天入職金川集團公司動力廠熱電車間鍋爐檢修班組,從事高溫、高壓、高標準、高技能的焊接工作。初來乍到,他看到師父用一根纖細如繡花針的焊條,蜻蜓點水般在壓力管道上“織衣”,焊花四濺中,天衣無縫地將它們焊接在了一起,不留絲毫夾渣和氣孔。
“寧可新焊10個口,不補焊一個口。”這是董兵天上班第一天,師父教給他的話。他銘記在心,并一直激勵自己把工作做到極致。

圖為董兵天(左三)給學生點評焊接作業(資料圖)。 受訪者供圖
不同于其他維修工種,電廠焊接技術標準很高,每一次焊接要做到“萬無一失”。身穿工作服的董兵天,手中的焊槍輕輕一劃,“刺”的一聲眼前飛起一片焊花,弧光耀眼。在6000℃電弧熱作用下,焊條熔化,兩個分離的工件慢慢地被“縫合”起來,焊縫均勻而平滑。34年來,累計完成中高壓焊口3萬多個,焊縫一次合格率100%。
焊縫漏了會這么樣呢?董兵天介紹,管道里裝的高溫蒸汽,冬天供暖、夏天發電,影響千家萬戶,工業蒸汽還要送到鎳廠、銅廠,焊縫漏了,嚴重影響生產。最主要的是,鍋爐管在墻里封著,漏后打開周期長,又是高溫高壓,假如一根管道漏了,半個小時之內發現不了,又會把旁邊的管道打漏,“連鎖反應”后打漏一大片管道,損失不可估量。
“要么干、要么不干,要干一定要干到最好。”成長的道路上,董兵天的耳邊總縈繞著老一輩產業工人對晚輩的耳提面命。董兵天知道,焊工一個小小的疏忽,會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他說,質量和安全早已融入到焊縫中,“扎”進骨子里了,所以一直保持吃苦、鉆研、學習的狀態。
“有兩個老師對我影響很大,甘肅火電工程公司的任永清老師,他24歲就在人民大會堂領過獎;還有一位是蘭州西固熱電公司的馬曉東老師,他是2003年全國職工職業技能競賽首個焊接狀元。”董兵天一直記得,老師們高超的技術和言傳身教對他的影響。
2011年,技能突出的董兵天被甘肅有色冶金職業技術學院聘請擔任焊接專業教師。問及“轉行”的初衷,董兵天說:“自己掌握的技術不是個人的財富,而是社會的資源,自己進步的同時,我更希望為社會培養更多新生力量。技能,只有傳承創新下去才有價值。”他堅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實訓教學中,讓學生在學校就能與國家一流標準相接軌,得到行業頂級高手的“真傳”。
“感謝金川集團公司給我教了一身技術,感謝學院讓我把這些技術傳承下去。”董兵天先后培訓企業員工、高職學生、農民工精準扶貧學員、特種作業學員、國家職業技能鑒定考試技能人才共計12000多人次。
他說,國家高度重視職業教育,我們要按照國家職業技能競賽的標準,對接企業生產崗位需求,培養技術過硬的高素質技能人才,鼓勵他們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憑借一技之長為助推中國成為制造業大國、強國作出貢獻。